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
- 别名: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Streptavidin-Cy5
- 编码:DCY2682B
- 级别:0.5mg/ml
- 简介: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是一种将链霉亲和素与荧光染料Cy5通过化学方法连接在一起的生物分子复合物。
基础信息
中文名 | 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 |
英文名 | Streptavidin-Cy5 |
产品介绍
一、基本概念
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是一种将链霉亲和素与荧光染料Cy5通过化学方法连接在一起的生物分子复合物。链霉亲和素具有与生物素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的特性,而Cy5是一种具有近红外荧光特性的染料,这种偶联物结合了两者的特性,在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二、组成成分
- 链霉亲和素:是一种由链霉菌产生的蛋白质,它具有四个亚基,每个亚基都能与生物素进行特异性结合,这种高亲和力的结合作用使得链霉亲和素在生物分子的标记、分离和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Cy5:是一种花菁类荧光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约为649nm,最大发射波长约为670nm,处于近红外光区域。近红外荧光成像具有组织穿透性强、背景荧光干扰低等优点,使得Cy5成为一种理想的荧光标记物,可用于在细胞和生物体内进行可视化研究。
三、制备方法
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的制备通常采用化学偶联的方法。首先,需要对链霉亲和素和Cy5进行适当的化学修饰,使其具有能够相互反应的活性基团。例如,可以在链霉亲和素上引入氨基、羧基等基团,在Cy5上引入相应的能够与这些基团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如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NHS酯)等。然后,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将修饰后的链霉亲和素和Cy5混合反应,通过共价键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形成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反应完成后,还需要通过纯化等步骤去除未反应的原料和副产物,以获得高纯度的偶联物。
四、应用领域
- 免疫检测: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免疫检测技术中,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可作为检测试剂。利用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的特异性结合,将Cy5标记到目标抗体或抗原上,通过检测Cy5的荧光信号来实现对目标生物分子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 细胞成像: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可用于标记细胞表面的生物素化蛋白或细胞内的生物素化分子,通过荧光显微镜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y5的荧光,从而对细胞内的生物分子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核酸检测:在核酸杂交实验中,如荧光原位杂交(FISH),可以将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与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结合,通过检测Cy5的荧光来确定核酸序列在细胞或组织中的位置和分布。
- 体内成像:由于Cy5的近红外荧光特性,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可用于动物体内成像研究。例如,将其与生物素标记的靶向分子结合后注入动物体内,通过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可以追踪靶向分子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五、优势
- 高特异性: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的特异性结合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和特异性,使得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结合目标生物分子,减少非特异性结合带来的干扰。
- 高灵敏度:Cy5具有较强的荧光信号,能够实现对低丰度生物分子的检测,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 近红外荧光特性:近红外荧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穿透性强,背景荧光干扰低,适用于体内和深层组织的成像研究。
- 多功能性:可以与多种生物素标记的分子结合,广泛应用于不同生物分子的检测和成像,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六、注意事项
- 链霉亲和素-Cy5偶联物应保存在低温、干燥、避光的环境中,避免荧光淬灭和蛋白质变性。
-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强氧化剂、还原剂等物质接触,以免影响偶联物的性能。
-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实验要求,优化使用浓度和反应条件,以获得最佳的实验结果。
质量指标
MSDS
相关资料
相关产品
clicks: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