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red Hutchinson癌症中心和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机制,解释了细菌如何导致口腔癌和结直肠癌患者产生治疗耐药性。这项成果于10月16日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研究发现,某些细菌,尤其是具核梭杆菌(Fn),会诱导癌症上皮细胞进入一种可逆状态,即静息状态。这使得肿瘤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并抵抗化疗。
膳食氧化豆甾醇对小鼠胆固醇代谢的调控作用及其与豆甾醇的差异机制研究
本研究聚焦膳食氧化植物甾醇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针对豆甾醇氧化后功能变化不明的科学问题,通过动物实验系统比较了豆甾醇及其氧化产物对小鼠胆固醇吸收、合成与分解的关键调控作用。
Science:cGAS的进化突变促进DNA修复
研究人员称,裸鼹鼠超长寿命的秘密可能在于其体内四种氨基酸的细微变化。根据一项新的研究,cGAS的进化突变——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酶,它感知DNA以触发免疫反应——可能增强动物修复与衰老相关的遗传损伤的能力,而在其他物种中,如小鼠和人类,cGAS可以抑制DNA修复。
帕金森病多维度病因新视角:细胞色素P450酶系成为发病机制新关键
本研究突破传统单因素病因框架,提出帕金森病(PD)的多维度发病机制,通过系统分析细胞色素P450(CYP)酶系基因变异与PD的关联,揭示P450s作为连接遗传易感性、环境毒素暴露和代谢紊乱的关键枢纽。
Science:逆转录元件会影响人类肠道微生物组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深入探究了特定逆转录元件在促进肠道微生物组的遗传多样性、蛋白质进化及适应性方面的作用。这项成果于10月9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组蛋白乳酸化修饰通过上调NFATc2表达及抗乳酸化组蛋白自身抗体促进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温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最新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组蛋白乳酸化修饰在RA疾病进展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通过整合多组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实验和动物模型验证,阐明了乳酸依赖性组蛋白修饰调控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s)致病性的新机制,并为RA诊断提供了新型血清学标志物。
SMC通过调控ParB-CTP酶活性与染色质扩散增强细菌染色体分离复合体稳定性
弗罗茨瓦夫大学的Katarzyna Pawlikiewicz等研究人员以模式生物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为对象,通过构建ParB-HaloTag(ParB-HT)融合蛋白菌株,结合时间推移荧光显微镜、单分子追踪(SMT)、荧光恢复后漂白(FRAP)及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等多学科技术,系统探究了SMC存在与否对ParB动态行为、DNA结合特性及酶活性的影响。该研究论文已于2025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抗体药物偶联物Trastuzumab Deruxtecan在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中的长期生存获益:DESTINY-Breast04 III期试验最终分析
针对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转移性乳腺癌化疗后治疗困境,研究人员开展III期DESTINY-Breast04试验。结果显示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相比医生选择的化疗(TPC)显著延长总生存期(HR 0.69)和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可控。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S期残留克隆性浆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预后的影响研究
为解决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后早期复发率高、预后差异大的临床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关于移植时残留克隆性浆细胞S期比例(S-phase%)影响的大规模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S-phase%≥2%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显著缩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