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TROP-2抗体偶联药物sacituzumab tirumotecan联合PD-L1抑制剂tagitanlimab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靶向TROP-2抗体偶联药物sacituzumab tirumotecan联合PD-L1抑制剂tagitanlimab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肿瘤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最新发表在权威期刊的研究揭示了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sacituzumab tirumotecan(sac-TMT/MK-2870/SKB264)与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tagitanlimab(KL-A167)的强强联合。这项代号为OptiTROP-Lung01的多中心II期临床试验,专门针对无可用药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计了两套创新给药方案。

查看详细
靶向转铁蛋白受体(TFRC)的巴伐查尔酮通过铁代谢调控逆转膀胱癌吉西他滨耐药

靶向转铁蛋白受体(TFRC)的巴伐查尔酮通过铁代谢调控逆转膀胱癌吉西他滨耐药

膀胱癌(BCa)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吉西他滨(Gemcitabine)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常因耐药导致治疗失败。耐药机制与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亚基(RRM1)过表达密切相关,而铁代谢通路(TFRC介导的Fe3+内吞和线粒体铁利用)在DNA修复中起关键作用。

查看详细
组蛋白伴侣NASP调控组蛋白周转驱动PARP抑制剂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组蛋白伴侣NASP调控组蛋白周转驱动PARP抑制剂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PARP抑制剂(PARPi)在治疗同源重组缺陷肿瘤中取得重大突破,但耐药性仍是临床挑战。研究人员发现PARPi会触发癌细胞染色质组蛋白释放,而靶向组蛋白伴侣NASP可增强PARPi敏感性。该研究揭示了NASP通过TPR结构域维持组蛋白稳定性,与INO80复合物及PARP1协同调控组蛋白周转,为克服PARPi耐药提供了新靶点。

查看详细
Nature子刊:人工智能在古代微生物中发现新抗生素

Nature子刊:人工智能在古代微生物中发现新抗生素

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古菌中以前未知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促进下一代抗生素的开发。为了发现古菌中隐藏的潜在抗生素化合物,研究人员求助于人工智能。该团队利用了APEX的更新版本,这是de la Fuente实验室最初开发的一种人工智能工具,用于识别古生物学中的候选抗生素,包括猛犸象等已灭绝动物的蛋白质。

查看详细
TNF与I型干扰素调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命运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炎症与衰老中的作用

TNF与I型干扰素调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命运转换的分子机制及其在炎症与衰老中的作用

研究揭示了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在肿瘤坏死因子(TNF)和I型干扰素(IFN-I)动态平衡调控下,通过表观遗传重编程转化为传统树突状细胞样(cDC2-like)的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克隆分化实验(单细胞培养)证实转化是pDC的固有属性,排除了前体细胞污染的争议。然而,转化效率存在个体差异(约30-50%),可能与TNFR1表达异质性有关。

查看详细
化学诱导胚胎祖细胞实现小鼠胚胎发育全周期高保真体外模型构建

化学诱导胚胎祖细胞实现小鼠胚胎发育全周期高保真体外模型构建

广州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精心设计的小分子化合物组合,成功将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直接重编程为具有多能性的8-16细胞样胚胎祖细胞(iEFCs)。这些诱导获得的胚胎祖细胞展现出惊人的发育潜力,能够自主形成包含所有囊胚谱系的胚胎模型(iEFC-EM),并首次在体外完整重现了从初始细胞命运决定到器官发生的全过程。这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Cell》上。

查看详细
环状RNA适配体靶向IGF2BP2克服BET抑制剂获得性耐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环状RNA适配体靶向IGF2BP2克服BET抑制剂获得性耐药: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研究人员通过系统分析发现,耐药TNBC细胞中circRNA BISC表达显著降低,而RNA结合蛋白IGF2BP2异常激活。进一步研究揭示,BISC含有独特的"CAC-|9-12|-XGGX"基序,能特异性结合IGF2BP2的KH3/KH4结构域,从而竞争性阻断IGF2BP2与c-MYC mRNA的相互作用。

查看详细
RNA N-糖基化通过免疫逃逸和稳态胞葬作用维持免疫平衡的分子机制

RNA N-糖基化通过免疫逃逸和稳态胞葬作用维持免疫平衡的分子机制

来自国际团队的研究人员揭示了RNA N-糖基化(glycoRNA)通过修饰acp3U碱基屏蔽先天免疫识别的新机制。该研究证实glycoRNA的N-糖链能阻止Toll样受体3/7(TLR3/7)对内源性小RNA的识别,并促进凋亡细胞的非炎症性清除。这一发现为自身免疫疾病治疗提供了新靶点DTWD2-acp3U通路。

查看详细
胰岛微环境影响1型糖尿病发展的机制研究:基于BioBreeding大鼠模型及apoCIII靶向干预策略

胰岛微环境影响1型糖尿病发展的机制研究:基于BioBreeding大鼠模型及apoCIII靶向干预策略

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利用BioBreeding(BB)大鼠模型,通过眼前房移植技术结合多模态成像,首次在活体水平揭示了糖尿病前期微环境对胰岛功能的决定性影响。研究发现载脂蛋白CIII(apoCIII)作为关键介质,通过激活炎症小体和促炎因子IL-1β,驱动了移植胰岛的血管退化和β细胞凋亡。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