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血性海马早期转录响应揭示细胞特异性脆弱机制与神经保护新靶点

新生儿缺血性海马早期转录响应揭示细胞特异性脆弱机制与神经保护新靶点

挪威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在《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发表突破性研究。研究人员采用改良Vannucci法建立P8(相当于人类妊娠32-42周)小鼠缺氧缺血模型,通过单核RNA测序(snRNA-seq)结合独创的机器学习分类系统,绘制了包含42万细胞的参考图谱。

查看详细
Nature最新化学突破:制造出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抗癌药物

Nature最新化学突破:制造出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抗癌药物

化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控制和修改一种广泛用于药物的化合物,包括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这项研究由布里斯托大学牵头,今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还发现了一种与化学反应相关的新机制,只需在化学反应中添加一种常见试剂,就可以将化合物的形状从右手性转变为左手性。

查看详细
CRISPR激活筛选揭示BACE1驱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机制及治疗潜力

CRISPR激活筛选揭示BACE1驱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机制及治疗潜力

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Chafe团队通过体内全基因组CRISPR激活筛选,揭示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关键驱动因子——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蛋白β-分泌酶1(BACE1)。

查看详细
CD4+ T细胞通过激活库普弗细胞分泌IL-27逆转HBV诱导的CD8+ T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CD4+ T细胞通过激活库普弗细胞分泌IL-27逆转HBV诱导的CD8+ T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研究揭示了慢性HBV感染中CD4+ Teff细胞通过CD40-CD40L轴激活肝脏库普弗细胞(KCs),促使其分泌IL-12和IL-27,从而逆转HBV特异性CD8+ T细胞功能衰竭的新机制。该发现为慢性乙肝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靶点,论文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

查看详细
晨练与午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炎症标志物的差异化影响:一项随机交叉试验研究

晨练与午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炎症标志物的差异化影响:一项随机交叉试验研究

研究发现,与晨练相比,午练能更有效维持血糖稳定,且与较低的皮质醇和炎症标志物(CRP、NT-proBNP)水平相关。该研究为优化糖尿病运动干预时间提供了临床依据,发表于《Diabetologia》。

查看详细
双靶点mTORC1/2抑制剂onatasertib联合PD-1抗体toripalimab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双靶点mTORC1/2抑制剂onatasertib联合PD-1抗体toripalimab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PI)虽革新了肿瘤治疗格局,但PD-1/PD-L1抗体单药治疗仅能使部分患者获益。在宫颈癌领域,即使PD-L1阳性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不足20%,而PD-L1阴性患者几乎无响应。与此同时,PI3K-AKT-mTOR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多种肿瘤中被证实可促进免疫逃逸,临床前研究显示mTOR抑制剂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TME)增强PD-1抗体疗效,但缺乏临床证据支持。

查看详细
Nature Genetics:新型标志物可预测癌症患者对化疗是否耐药

Nature Genetics:新型标志物可预测癌症患者对化疗是否耐药

Macintyre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剑桥大学和初创公司Tailor Bio合作,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预测哪些患者不会对常用的化疗药物(如铂类、紫杉类和蒽环类化疗药物)产生应答。这项研究成果于6月23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查看详细
细胞外囊泡:乳腺癌宿主微环境中的

细胞外囊泡:乳腺癌宿主微环境中的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其复杂的转移过程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外囊泡(EVs)作为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关键信使,通过"特洛伊木马"机制在乳腺癌转移中发挥核心作用。

查看详细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突变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突变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突变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本研究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导致的肝细胞癌(HCC)问题,通过分析沙特阿拉伯304例HBV基因型D感染者HBsAg序列,发现N103D、Q30K和I208T三个突变在HCC组显著富集。

查看详细